“自古及今,未有不亡之国,亦无不掘之墓也......”皇帝怅然若失,反复说着这句话。
“秦二世而亡,身死族灭;汉季以来,刘氏诸陵无不发掘,至乃烧取玉匣金缕,骸骨并尽。可想世袭江山皇权的,还是前赴后继,难道不晓得掘墓焚骨的命运,会延及代代吗?没别的原因,既然陛下把一家一姓做到了极致,可殊不知这天下千家万姓,哪个又不想做和陛下这一家一姓相同的事?更别说一家一姓的祸事,又会起乎萧墙内了。我皇唐谈始封太祖(唐太祖李虎),又谈受命高祖(李渊),他家又如何追溯不得?所以当陛下权无限膨大的同时,无异于越发陷于四面皆敌、祸及子孙的境地中。臣正是忠于我唐社稷,所以才希望陛下主持道统,天不变道亦不变;而贤人们共和主持政统,天有变政亦应变。”
“高三你......”
此刻高岳上前,对皇帝跪拜下来,口呼:“陛下,臣愿对华岳立誓,臣及子孙后代,永不篡也,若违此誓,血食尽绝,暴骸中原!”
“陛下,臣愿保高岳绝无不臣心。”郑絪也急忙跪拜。
皇帝颤巍巍地指着高岳说:“永不篡还不够,你还得发誓,永生匡扶我唐的宗庙江山。”
于是高岳便竖起手指,即刻补充。
“高三你不是于朕为敌?”
“臣永远都是为陛下考虑,只要陛下清净无为、善保玉体,继续信臣任臣,臣愿追随陛下,开创真正泰平盛世,而我唐的道统就会正如黄帛天书里所言,万世一系,永无根绝。”
随即高岳对着靠在悬崖岩石上的皇帝伸出手来,语气也温和得很,“陛下小心,让臣等来搀扶陛下,至圜丘处初献。”
皇帝张着嘴,最终还是选择相信高岳。
高岳和郑絪便一左一右,把驼着背的皇帝扶住,搀着他继续向圜丘处前进。
在这个时候,皇帝想开了。
就算杀了高岳,平了韦皋,他又能得到什么呢?
更何况他又没能力做出这样的事。
那么何不不要彻底撕裂点破,让君臣回归到平静的水面上,这样也不会把恩怨传到各自的子孙后代,相安无事,相安无事现在正是皇帝最终心愿。
他妥协了,他也明白椑车的真实含义是什么,即“存不忘亡”,人亡了也就亡了,可总要考虑身后事。
6.封禅大功成(第 1/2 页)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